2.4G 天線實現信號發射與接收功能的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幾個方面:
信號發射
電信號轉換為電磁波:當 2.4G 天線連接到發射設備(如無線路由器、藍牙模塊等)時,發射設備會產生高頻的電信號,其頻率通常在 2.4GHz 左右。這些電信號會被傳輸到天線上,天線中的電流會在其周圍產生磁場,同時由于電流的變化,也會產生電場。根據麥克斯韋方程組,變化的電場和磁場會相互激發,從而形成電磁波向周圍空間輻射出去。

天線的輻射特性:不同類型的 2.4G 天線具有不同的輻射特性。例如,偶極子天線由兩根對稱的導體組成,電流在兩根導體上交替流動,在其周圍空間產生對稱的電磁波輻射;貼片天線則是通過在介質基片上印刷導電貼片,利用貼片上的電流分布來產生輻射。天線的形狀、尺寸、材質等因素都會影響其輻射方向圖、增益等性能,從而決定了信號在不同方向上的發射強度和覆蓋范圍。
信號接收
電磁波感應產生電信號:當空間中的 2.4G 電磁波傳播到 2.4G 天線時,天線會截獲這些電磁波。根據電磁感應原理,電磁波中的電場會在天線的導體中產生感應電動勢,從而在天線回路中產生感應電流。這個感應電流就是與接收到的電磁波相對應的電信號。
信號放大與處理:天線接收到的電信號通常非常微弱,需要經過低噪聲放大器等電路進行放大。放大后的信號會被傳輸到接收設備(如無線網卡、藍牙接收器等)中進行進一步的處理,如解調、解碼等,以恢復出原始的信息,如數據、語音、圖像等。
在整個信號發射與接收過程中,為了保證有效、穩定的通信,還需要考慮天線的匹配問題。如果天線與發射或接收設備之間不匹配,會導致信號反射,降低傳輸效率。此外,環境因素如障礙物、電磁干擾等也會對 2.4G 天線的信號發射與接收產生影響,需要在實際應用中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優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