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線作為無線通信系統中的關鍵部件,其主要功能是實現電磁信號與自由空間之間的能量轉換。它通常由以下幾個核心組成部分構成:
首先是輻射體(Radiating Element),這是天線中實際發射或接收電磁波的主要結構,不同類型的天線其輻射體形式各不相同,如金屬導線、金屬片、印刷電路或陶瓷材質等。輻射體的形狀、尺寸和材料直接影響天線的工作頻段、增益、方向性和駐波比等關鍵性能指標。
其次是饋電結構(Feeding Structure),用于將射頻信號從發射系統傳輸到輻射體,或將接收到的信號從輻射體引入接收系統。常見的饋電方式包括同軸線饋電、微帶線饋電、平衡/不平衡饋電等。饋電結構需要與天線良好匹配,才能降低反射損耗。

第三部分是地平面(Ground Plane)或反射面(Reflector)。在某些天線結構中,如單極天線、貼片天線、螺旋天線等,地平面不僅參與電磁輻射,也對天線的方向性和阻抗匹配起到關鍵作用。在一些定向天線中,還可能配有反射器或導向器,用于增強信號的定向性和增益。
此外,為了提升天線的機械強度和環境適應性,還會加入一些輔助結構,如支撐框架、封裝外殼、防水層等。對于某些集成天線,還可能包含阻抗匹配網絡,用于在有限空間內調節天線與射頻前端之間的匹配關系,提升整體性能。
對于現代通信設備中常見的多頻段或多天線系統,還可能包含隔離結構、耦合裝置等,用于降低不同天線單元之間的互擾,確保信號質量。
整體來看,盡管天線在外觀上可能相對簡單,其內部結構與性能卻依賴于多個部分的協同設計與優化,涉及材料、電磁、機械、熱工等多個領域的綜合工程能力。